鐭ラ亾瀹濊礉鎵句笉鍒伴棶棰樹簡>_<!!
璇ラ棶棰樺彲鑳藉凡缁忓け鏁堛€侟/div>杩斿洖棣栭〉15绉掍互鍚庤嚜鍔ㄨ繑鍥濣/span>
-学习资料库
鐭ラ亾瀹濊礉鎵句笉鍒伴棶棰樹簡>_<!!
璇ラ棶棰樺彲鑳藉凡缁忓け鏁堛€侟/div>杩斿洖棣栭〉15绉掍互鍚庤嚜鍔ㄨ繑鍥濣/span>
" />

鐧惧害鐭ラ亾 - 淇℃伅鎻愮ず
鐭ラ亾瀹濊礉鎵句笉鍒伴棶棰樹簡>_<!!
璇ラ棶棰樺彲鑳藉凡缁忓け鏁堛€侟/div>杩斿洖棣栭〉15绉掍互鍚庤嚜鍔ㄨ繑鍥濣/span>

日期:2024-05-19 21:39:02 人气:1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背景,影响因素和解决方式?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历届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及背景,还有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 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 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 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 ,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 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 危机。 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 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主要表现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 ;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见停滞膨胀)。 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 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 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 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 料。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二十世纪初经济危机 在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远远超过了农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 ,如 果这些钢铁巨人的股票一旦大幅下跌,就将引起全方位的震动。 美国1901年的5月,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落,到了5月9日,一次暴跌开始 了。在一次交易中,北方太平洋股票就下跌了400点。这次下跌引起了 大规模的恐慌。到了1903年,美国才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 22.5%, 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 一次大战前的经济危机 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 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 元。随着恐慌的加深,储 户一窝蜂地拥到全市各家银行提款。还有一些储户因为疲 惫不堪便雇人给他们排队(后来成为 华尔街名人的高盛公司的悉尼·温伯格,当时 排一天队赚10美元)。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 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在此以 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500-600万,这 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 有过的。 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 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 繁荣与乐观似乎是戛然而止,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 那些平时被认为可靠的大公司股票价格一路向下翻着跟斗,29日股票惨跌到一个新低,一天之 内被抛售1638万股,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农业资 本家为维持高价,确保利 润,除缩小耕地面积、实行减产外,还把大量农产品、畜 产品加以销毁。美国将1000多英亩的 棉花毁在田间,将大量小麦当燃料烧,将所存 牛奶倾入密西西比河中。加拿大让小麦烂在田里 ,阿根廷将猪肉坏在仓库中,巴西 将咖啡投入炉中做燃料。这就是此后3年目睹之种种怪现状 。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 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 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后第一次危机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 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 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 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 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978年,伊朗发生政治 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 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 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 就马上使日本 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7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迅速膨胀,到了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 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绝。政府 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 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 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 庞大的债务是世界经济的包袱,随时可以威胁到 国际金融的稳定性,如果拉美国家 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经过努力,债务危机已经不像原先那样严重,但是还是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 随时会危及全球 经济。 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的道·琼斯工业股票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6%。全国损失5000亿美 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伦敦股票市场下跌249点,损失达11%,约为500亿英镑。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 股票市场下跌9.7%,东京股票市场下跌14.9%。 造成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剧烈振荡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机,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美国连年 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是引发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祸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国连 续5次提高利率,投资股票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资金持有人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 化。 这次股市暴跌,对世界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使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 心大受损伤。其 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债券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同时使汇率下跌,对各个国家之间的经 济关系造成了破坏。 一夕之间亚洲告急 1997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在无奈之下,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 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 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 中国经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实际上,导致这场金 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性失调;金融调控不力;经常项目赤字过高;过分 依赖外国游动资本等众多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两年多,是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金融危机。它使一些国家经济一 度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放慢,1998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只达1997年的将近一半。东 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区域性通货紧缩,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 解除。时至今日,虽然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步出低谷。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之路仍将是 曲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更新